聞人姓

維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書
姓氏
聞人
百家姓》第415位
52: 万俟司馬 上官歐陽
53: 夏侯諸葛 聞人東方
54: 赫連皇甫 尉遲公羊

郡望  河南郡

聞人,是漢字複姓。與聞姓同根同源。

起源[編輯]

相傳聞人姓起源於中國春秋時期少正卯。

少正卯本為春秋時代魯國官員,當時或以官名或封地為姓氏。[1]關於少正卯的生平,後世學者如朱熹等曾提出質疑,猜測為荀子等後儒學者所假託。[2][3]根據《荀子·宥坐篇》所記載,少正卯因講學而文人學士公認的地方聞人,意指出名之人。孔子當上了魯國司寇後,代行宰相職務,誅殺少正卯,門人追問其原因,孔子認為少正卯行事危險、巧工心計、言語不實,但又博學多聞、意志堅決,善於搬弄事物而從中牟利。[4]因而誅殺之。

相傳少正卯的後代子孫為紀念,就以聞人命姓,始稱聞人氏。而後,聞人氏後人將複姓聞人單化成聞姓。據《風俗通》記載:上古聞人氏的後代,其子孫以「聞人」為姓,但有一部分子孫,只以聞為姓。聞人氏改為聞氏,約是在之間。

堂號[編輯]

  • 堂號「中山堂」:漢代時有中山中尉聞人通漢。後倉曾說《禮記》數萬言,寫成著作《後氏曲台記》,後教授給通漢。通漢以太子舍人身份,在石渠閣(閣名,漢入關時所得秦國圖籍皆藏於此,漢代是名講經的地方)講學。

郡望[編輯]

參看[編輯]

參考文獻[編輯]

  1. ^ 《高誘淮南汜論訓注》:「少正﹐官﹔卯﹐其名也。」
  2. ^ 《晦庵集》云:「若少正卯之事,則予嘗竊疑之。蓋《論語》所不載,子思、孟子所不言,雖以《左氏春秋》內外傳之誣且駁而猶不道也,乃獨荀況言之,是必齊魯陋儒,憤聖人之失職,故為此說以誇其權耳。」
  3. ^ 相關辯證請見少正卯條目。
  4. ^ 《荀子·宥坐篇》:「孔子曰:『居!吾語女其故。人有惡者五,而盜竊不與焉:一曰心達而險,二曰行辟而堅,三曰言僞而辯,四曰記醜而博,五曰順非而澤。』」

外部連結[編輯]

延伸閱讀[編輯]

[在維基數據]

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:百家姓
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:欽定古今圖書集成·明倫彙編·氏族典·聞人姓部》,出自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